中国养老困境亟需破解!降低一支柱缴费比例,大力发展二三支柱
2019-04-12 17:55:22来源: 上观新闻
收藏(0) 赞(0)
  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的一项改革举措备受关注:养老保险单位缴费率可降至16%,由此社保改革的财务可持续性问题也越发引人关注。中国养老金有哪些发展趋势?第一支柱降费背景下,第二、三支柱如何保持可持续性发展?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发布式暨养老保险降费形势研讨会上,各方代表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研讨会由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太保集团旗下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我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进入深水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国家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提出“坚持精算平衡原则”的总体要求;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全面建成可持续、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目标,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总体路径不断明晰。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市场化运作、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社保基金,到机关事业单位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制度、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开始试点,再到如今的社保降费措施……每一次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足可见国家改革的坚定决心,也可以看出改革任务确实艰巨。

  长江养老党委书记、董事长苏罡表示,尽管改革曙光初现,但是也要看到,“未富先老”“地区不平衡”“养老责任意识不清”等中国老龄化的内在特点,为养老保障事业发展增添诸多障碍,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进程依然面临艰巨挑战。

  比如,当前我国养老金资产储备不足。截至2017年末,我国养老金储备余额8.5万亿元,占gdp10.3%,而同期美国养老金储备的gdp占比为160%。当下,我国财政资金对养老金支出的补助仍在持续扩大。同时,老年人口除了人数多,增速也不断加快。2018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2.49亿人,比去年增加859万,总人口比重达到17.9%;65岁以上1.67亿。

  同时,当前养老保障体系严重依赖第一支柱,靠国家养老。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窦玉明说,第二、第三支柱未对养老资产积累起到足够支撑,而当前人口结构对第一支柱养老保险产生巨大冲击,一支柱面临交费减少,支出增加局面。2013年基本养老保险收入和支出差额开始出现负值,缺口增加,基本养老保险赡养率也在提升。特别是东北三省,赡养率达到60%以上,10个职工就要负担6个退休职工。“高支付比带来很大负担,过高的费率也在加重企业成本,降低企业活力。“

  从现实看,只靠第一支柱已无法支撑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亟需第二、三支柱全面发展,但是二三支柱都各有问题。

  2018年底,我国二支柱企业年金结余1.48万亿元,覆盖员工数只有2400万。近几年,企业年金的企业数和员工数增长并不明显,年金规模提升主要来自于原来覆盖员工继续缴费和一部分投资受益。苏罡说,目前企业年金覆盖面仅7%左右,而美国的企业年金制度覆盖率则超过60%。而第三支柱起步更晚,2014年4月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个人税收递延商业保险办法,第三支柱才在中国正式落地。试点中,基金和保险机构积极推广,形成规模和个人自觉缴费意识还有待提升。

  针对当前养老保障问题,业内人士给出三条建议:

  第一,降低一支柱缴费比例。2019年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降低到16%。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大幅度降费可以有效减少负担,但同时也会带来第一支柱养老保险金结余快速消耗。因此,推动第一支柱降费同时,必须加强第二、第三支柱建设,才能实现第二、第三支柱对第一支柱有效补充。

  其次,增强企业和职工参与的积极性。推出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参加企业年金计划,建立第二、三支柱联动机制。让更多市场化机构参与进来,把第二支柱年金管好用好、提高收益率,增加第二支柱养老金对企业和对员工吸引力。

  第三,加快第三支柱试点扩大化和推进速度。目前,除了保险行业外,公募基金行业也在第三支柱试点上积极行动起来,针对性地创新基金品种。比如,2019年3月末中欧基金已陆续成立18支养老基金,规模68亿元,吸引78万客户参与。

本站原创文章可转载,但需注明来源于本站,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任何联动责任,本站概不负责。

客户服务热线:021-61090198转8044或400-775-9967 邮箱:editor@shanghaiyanglao.com

本站版权所有:上海新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shanghaiyanglao.com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7055077号-2

工信部网站链接:http://www.miitbeian.gov.cn/state/outPortal/loginPortal.action

手机上海养老网

扫一扫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