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云计算、人工智能……科技光环下, 智慧养老的尴尬
2020-04-03 11:28:09来源: 昱言养老
收藏(0) 赞(0)

  智慧养老这个词已经说了很多年了,早在2012年开始国家就开始借鉴国外的智慧养老案例,开始在国内试点。在大数据和物联网支持下的“智慧养老”,已成为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提高照护效率,促进服务质量方面至关重要。政策的重视意味着智慧养老或将不再停留于概念层面,而有望在落地方面将获得更全面的支持。5G时代来临,智慧养老更将是未来主流。


  据行业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2019年,在82家涉及养老产业的A股主板上市公司中,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主的公司有14家,占比17.1%,仅次于房地产。


  现在5G、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其他新兴技术都在养老领域进行了应用和探索。越老越的的高科技助老产品应运而出。科技企业切入养老产业,能否搅出更多市场机会?真实情况究竟怎样?现阶段的智慧养老的尴尬是什么?智能产品到底好不好用?


  养老也不只是老年人的事情,养老变成了一个全民关注的事情,智慧养老体系也在逐渐成熟化,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中。2012年,全国老龄协会提出“智能化养老”的理念。2015年,明确提出要“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2017年,多个部门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计划在5年内建设500个智慧健康养老示范社区,意味着智慧养老驶入发展快车道。


  智慧养老整体来说是运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物联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智能呼叫、云技术、人工智能、GPS定位技术等),创建 “系统+服务+老人+终端”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并且涵盖了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日间照料等多种养老形式。通过跨终端的数据互联及同步,连通各部门及角色,形成一个完整的智慧管理闭环,实现老人与子女、服务机构、医护人员的信息交互,对老人的身体状态,安全情况和日常活动进行有效监控,及时满足老人在生活、健康、安全、娱乐等各方面的需求。


  居家养老现在已是世界公认的理想养老模式。智慧养老体系的居家养老服务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老龄人群为服务对象,企事业服务机构为网点,信息化平台为支撑,以专业化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和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服务形式。



  二十万亿级市场,人才短缺


  中国老龄人口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3亿。中国老年人口的高龄化、失能化趋势日趋严峻,预计到2050年,80岁以上高龄人口将突破1亿,约占老年人口总量的1/4,此后将长期保持在1亿左右。失能和半失能人口也将从2017年约3900万上升至2050年约8200万。

  2014年,我国养老产业的市场容量为4.1万亿,占GDP的6.44%,但与美国22.3%、欧洲20.1%-36.8%的比重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预计到2020年,我国养老产业的市场空间将达到7.7 万亿,到2030年有望实现22.3 万亿。


  与此同时,中国专业护理员有300万的缺口。因此,以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能效的5G、物联网、服务机器人等智慧养老技术被寄予厚望。


  智能技术还存在很大的局限


  智能设备和其他新兴技术助力的智慧养老是大势所趋,相关技术的发展也将受到国家大力支持,并将在成本、技术水平等条件成熟时被大量引入养老机构和养老家庭,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其市场潜力极为可观。


  不过,目前的人工智能与其他新兴的养老技术大多还处于发展初期,真正落地的人工智能相关智慧养老产品还不多,且在技术、成本等方面存在各种局限。


  目前,大部分智慧养老产品还处于产品原型测试阶段,相关产品在环境建模、自主控制、人机交互、安全性等方面还存在技术瓶颈,仍有较多技术难题有待攻克。另外,老年人的个体情况、脾气秉性等差异很大,智能设备在服务的过程中,安全性要求高,这些都是智能设备待解的技术难题。



  智慧养老,叫好不叫座


  智慧养老解决方案虽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市场上很多智慧养老产品都需要连接互联网,而一些智慧健康养老科技产品脱离老人的实际需求,功能繁多操作复杂,老人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许多老人没有网络条件,也缺乏操纵复杂智能系统的能力,产品体验不好,导致有需求的老人得不到好的养老服务。

  我国现在的某些项目主打智慧养老的社区长者照护之家,这里的每个老人都有专属手环、智能睡眠仪、滞留报警仪等十余项技术设备。不过,“不会用,也没什么用。”


  小编也常常听到养老机构的朋友说,那些搞技术的一点都不懂养老。不懂老人的根本需求。智能产品一点不智能,反倒给工作人员带来了更多的麻烦。现在老年人的互联网使用习惯没有被建立起来,而且智能产品并没有贴合老年人的刚需。


  以服务机器人为例,尽管它具备时检测有无室内意外摔倒、监测空气质量、提醒吃药等功能。目前,除了一些家用的、低端的陪护和娱乐机器人、电子宠物等售价在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外,拥有相对实用功能的机器人,比如能进行真人实时视频并可以通过远程交互完成各种动作的机器人,参考售价通常在10万元人民币以上,而一些专用的服务机器人价格就更昂贵了。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有限的技术成熟度和智能化水平的约束,这些养老服务机器人的使用远未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其性价比较低,因此市场接受程度普遍不高。


  但老人多数都不会用,也不知道怎么用。老年人说话时有延迟、语速慢、声音轻,现在的机器人技术还不能匹配到他的需求。智慧养老的前景非常美好,可科技类产品如何和养老结合始终没有找到更合适的结合点。技术企业应与养老机构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平台,沉入用户,去了解真正的需求。


  机器太冰冷,目前仍需靠人情


  老人是一群孤独的特色群体,更需要子女和人的关照。有老年人说:“孤独比贫穷更可怕。”这反映了绝大部分老年人的心声,说明很多老年人需要心理的、精神的、情感的关怀和慰藉!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精神慰藉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由于退休和衰老,子女忙于工作、学习以及出国等原因,会造成老人在不同程度上的失落和孤独的情感,对精神关怀的需求非常强烈。


  养老群体的需求多样性导致情感慰藉困难加大。在特定区域的老年群体中,无论是按年龄的内涵来划分还是从受教育程度来划分,或按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来划分等,都足以体现养老群体构成的多样性,以及情感慰藉需求的复杂性等,这对于养老服务提供者无疑是一个挑战。智能养老在这个方面就有明显的不足。


  现在,很多养老机构都安装了智能系统,即便安装了一键通等智能设备,社区许多独居老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与子女之间有些许隔阂,导致养老需求不能及时得到满足,由此引发心理抑郁,影响身体健康。


  目前市面对与老人关怀的服务机器人也出现了很多,聊天机器人、陪护机器人等,但是这些产品整体的智能化程度还很低,离用户的期望差距比较大。养老陪伴机器人需要具有与老年人交流、自动感知、判断周围事物的能力,还可能需要识别药物、生活用品以及周围的老年人等。实际上,目前市面上的服务机器人大多只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固定动作,还无法实现与人类护工相似的灵活性和执行多种任务的能力,因此还远远不能替代人工。


  智能设备虽然好,但老人还是需要人与人之间现实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而这些是机器人和智能设备做不到的。智慧养老要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才能给老人更好的服务。


  智慧养老市场支付能力不足


  智慧养老产业与传统养老产业的最大区别在于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成本用于实验与研发,投入成本巨大回收周期漫长,经营收入起伏波动大。而目前传统养老产业也只能勉强在营收平衡线徘徊,“一不小心就会亏损”。


  “很多智慧养老工程只是样本工程,很难推广。”技术、市场、资本,在没有形成正向循环之前,智慧养老只能“看起来很美”。


  羊毛出在羊身上,智慧养老的设备等的费用都将叠加在老人身上,而当下老人消费能力有限。机构对智能养老机器人也不抱太大兴趣,更多只是一个玩具而已”,一方面,智能机器人对于失能、半失能的老人而言是刚需,另一方面,一个智能机器人售价约5万元,仅仅是一辆比较低档的小汽车价格,同样的价位,中国汽车年销量已经达到千万级,从需求和购买力角度来看,智能机器人的前景广阔。


  智能设备的费用最终还是会叠加在老人身上,需要考虑老年人、养老机构是否能够承担得起相应的费用。床垫监护等高端智能养老设备的准确度、安全性、实用性等因素同样值得商榷。最后技术迭代快速,一批新的养老设备可能很快就会被淘汰掉,如果一次性大批量投入,也不能够持久的应用。因此更多时候选择简单的智能设备+护理员模式。


  智慧养老产品的市场潜力无疑是巨大的,未来一旦相关技术和成本等瓶颈得到突破,快速增长是可以预期的。因此,在智慧养老领域具有技术、成本突破潜力的初创企业和相关产业链上的公司值得投资人重点关注。


  希望我国的智慧养老的发展道路越来越好,同时希望未来智慧养老设备能了解老人真正的需求,能够更简易化、更廉价、更实用,而不是仅仅用来听听歌、关窗帘。不久的讲来,智能养老设备一定会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市场。

本站原创文章可转载,但需注明来源于本站,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任何联动责任,本站概不负责。

客户服务热线:021-61090198转8044或400-775-9967 邮箱:editor@shanghaiyanglao.com

本站版权所有:上海新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shanghaiyanglao.com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7055077号-2

工信部网站链接:http://www.miitbeian.gov.cn/state/outPortal/loginPortal.action

手机上海养老网

扫一扫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