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马赛克”中国式亲密关系
2020-09-01 00:00:00来源: 澎湃新闻
收藏(0) 赞(0)

  四十年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在现代化道路上高歌猛进,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家庭日渐成为人口问题、经济问题和社会分层的节点所在。一方面,现代化的影子在个体家庭层面得到彰显,初婚年龄延后,同居行为增加,年轻一代对于婚前性行为日益宽容,离婚率上升,家庭核心化的态势稳定,这一切和西方现代化理论不谋而合。


  然而,当代中国还是一个相对普婚和早婚的社会,城市公园相亲角依然人群熙攘,这和西方国家,以及东亚社会都非常不一致。与此同时,多代同居的家庭稳中有升,更有很多的父母和成年子女住在“一碗汤”的距离,随时提供各种照料和帮助。家庭的亲密性和代际之间的相互依赖有所强化。儒家父权思想、传统家庭价值观和性别观念,也有所抬头。这一切又和西方现代化理论不尽相同。


  传统和现代在家庭关系中并存、交错,如马赛克般杂糅。中国人的家庭正在从传统儒家等级制的父权、父系家庭蜕变为一种传统现代杂糅、代际亲密共生、双系多核(多个核心家庭)的马赛克家庭主义模式。


  2018-2019年,我们通过在长三角一个百万人口左右的县级市对当地“女儿养老”这一现象进行调查,试图揭示中国家庭制度的这种复杂嬗变。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图1 传统现代杂糅、双系多核、代际亲密共生的马赛克家庭模式。


  与传统儒家父系家庭不同,这个马赛克家庭模式是一个现代双系家庭;和现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单个核心家庭不同,它是镶嵌在传统代际关系里的多个核心家庭体系;与传统父权等级家庭制度强调单方面自下而上的孝顺服从、也与一些学者提出的以(孙)子女为中心的单方面自上而下的代际关系有所不同,马赛克家庭主义的代际关系是双向的,也更为平等、亲密,代际之间互相依赖、彼此共生。形成了一个家庭内循环的安全网络:以事实上的私人福利家庭体系(代际福利)来补充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薄弱的社会福利体系。


  代际亲密共生


  中国父母把大量的时间、金钱投入在子女身上,这种投入持续到孩子结婚、生子,很多老人退而不休,继续人生的“第二班”,为子女(以及孙子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佳蓉说:


  你像我们这边的父母,只要有点钱,子女没有房子,要买房子,就把钱积累,余在那边。……还有帮子女做家务,(子女)吃饭都不用自己花钱,都是老的自己赚钱买菜。


  很多女性提到自己的父母都是“不图子女的回报”,只是把子女作为“感情寄托”。和传统父权下的代际等级关系不同,很多父母对自己的子女其实有着很强的依赖,比如90后怡远的父母就不准她嫁得太远。不少父母也出现了很强的养老焦虑,永红经常和自己十八岁的女儿开玩笑:“以后如果你不管我的话,我就去穿得破破烂烂的,去丢你的架子。”当然子女也并不是一味啃老,很多受访者履行养老、孝顺的传统规范。他们甚至通过自己的孝敬、养老实践,向自己的下一代传递养老期待,培育他们的养老责任。佳蓉强调,“只有不是的子女,没有不是的父母。反正到最后你要养他们的时候,你还是要养他们,该用钱的时候还是要用钱。”而且还要“做给小的看”。


  你养我小,我养你老,家庭内部产生了非常亲密、互相依赖的代际关系。然而,不少父母也往往对子女的生活有所控制和干涉,比如对恋爱、婚育、夫妻关系的介入。爱给人力量和依赖,但也会给人桎梏和绑架。


  中国式亲密关系:金钱、情感和行动的交织


  在中国社会崇尚“纳于言而敏于行”的传统里,父母和成年子女直接地表达情感并不常见。受访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和父母有着经常性的金钱、食品和其他实用物品的交换,而这些钱物往来往往具有承载亲密关系的象征意义,用来传递情感,表达“心意”。比如冬梅就是这样用钱来让父亲“开心”、“知足”的:


  给个千把块钱,外公(冬梅的父亲,跟着孩子叫)就开心的不得了。外公心不大,他只要你关心他,他不关心钱给了多少。只要你给点钱他,他感觉到你关心他,孝顺他。


  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里,父母与子女的亲密关系是在子女成长过程中和日常生活中发展起来的,这种点点滴滴琐碎的日常行动和频繁的经济往来,使得父母与子女的亲密关系真正扎根于生活,建立在坚实的经济基础上,因为世俗,因为物质,反而真实可期、牢不可破。这和西方社会里情感和金钱相对分开,注重表达而非物质的情感沟通模式非常不同。


  双系多核家庭


  随着女性经济的独立,女性的经济地位和家庭权力均有所提高,女性希望可以同时供养公婆和父母。比如思雨表示在对公婆和父母的养老方面要“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不能把话留给别人说。”在这种父系、母系双系养老的模式兼具雏形的时候,我们看到了父系地位和母系地位有趣的此消彼长。


  佳蓉说,如果说儿媳妇懂事的话,这边是妈妈,那边也是妈妈,男方的那边也是妈妈,就一视同仁地对待。如果是不懂事的话,你就会觉得,反正男方家的妈妈不是很好。但是现在做婆婆的话也要讲理,做婆婆难做嘛。……但是如果这个做婆婆的强势得很,媳妇也是不买账的。


  也就是说,公婆的养老要依赖于媳妇是否“懂事”,而媳妇的“懂事”,也和公婆是不是“讲理”、是否服侍媳妇坐月子、帮助带孩子有关,甚至在婆婆“强势得很”的情况下,媳妇还可以“不买账”。丽蓉则从现代婚姻的脆弱性来强调自己父母的重要性,表示公婆只是夫妻爱情的“附带品”,而父母才是自己的“底线”,因为离婚后只能靠父母了。


  传统父权规范在这里重新协商,父系权威地位显著下降。情感和权力的天平也慢慢从父系向母系漂移,母系的地位渐渐上升到和父系同等甚至更为重要的地位。


  现代养老行为和传统父权规范的双人舞


  养老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分工,女性很大程度上承担了照料工作,但是在继承财产上却不一定能得到与儿子一样的对待。在女儿和媳妇之间,女儿往往为老人承担了更私密的护理和更多的情感劳动,体现了现代养老行为和传统父权规范在私人亲密关系的边界上的微妙试探。有些受访者还表現出对女儿的偏爱,认为女儿对父母更贴心,会照顾父母。这种新的性别实践,一方面对传统父权家庭规范发起了强烈的挑战,另一方面又把照料固化成女性的责任,反而强化了传统父权规范。


  而子女为老人养老往往和老人帮助子女育儿联系在一起。思雨的叙述更揭示了照料活动的女性化。


  现在大城市都是婆婆带孩子,你知道吗?婆婆带孩子,因为有了孩子之后,就会产生很多矛盾,肯定是跟自己的父母更容易解决。其实,男的他在家庭里面的角色,很多时候是游离的,你懂吗?他不会参与到。…… 所以更多的是女人在处理这些事情。所以说,你是愿意跟父母处理这些事情?还是跟公婆处理?


  养老、育儿照料成为不同代际、双系女性的责任。照料的性别规范在娘家和婆家的边界之间游移,并和传统的父权家庭规范出现了交叉。而养老、育儿的代际循环和双系拓展,既削弱了传统父权家庭规范,又强化了传统性别角色期待,重新书写着现代性别、家庭规范。


  结论


  在风险丛生和不确定性极高的市场经济中,面临相对薄弱的社会福利体系,不同代际的女性通过养老、育儿实践,把她们各自的家庭通过金钱、情感和照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传统和现代之间试探,组成一个不同代际亲密共生、双系家庭并重的自助安全网和乘风破浪的船队。当然在同舟共济的过程中,会有协商、妥协,也会有冲突、崩塌。


  本研究强调了马赛克家庭模式对于个人的保护作用,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种模式的脆弱性和潜在的难以持续性。当今社会,女性面临严重的家庭-工作矛盾,这种双系家庭模式在帮助女性分担家务和育儿负担的同时,也可能会使女性面临子女、公婆和父母的三重照料负担。所以,社会公共政策的扶助和托底必不可少,也势在必行,而且必须要针对这种双系多核家庭的特点,特别是对不同代际、双系女性提供配套的帮助。


  (作者计迎春系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以上内容根据作者发表于《二十一世纪》八月号“马赛克家庭主义—从女儿养老看中国家庭制度变迁”改写而成。)

本站原创文章可转载,但需注明来源于本站,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任何联动责任,本站概不负责。

客户服务热线:021-61090198转8044或400-775-9967 邮箱:editor@shanghaiyanglao.com

本站版权所有:上海新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shanghaiyanglao.com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7055077号-2

工信部网站链接:http://www.miitbeian.gov.cn/state/outPortal/loginPortal.action

手机上海养老网

扫一扫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