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界”美术馆一周年:当“新媒体艺术”遇见上海
2020-11-20 00:00:00来源: 澎湃新闻
收藏(0) 赞(0)

  伴随昆曲艺术家倪徐浩的戏曲《游园》,四名舞者在繁花绚烂中变幻肢体动作,灵动的花朵顺着枝蔓的生长不断蔓延、盛开,仿佛置身无边无界的大自然。


  11月16日,一场名为“鲤花”的时装盛会在上海teamLab无界美术馆上演,歌剧音乐家黄英、音乐剧演员潘莉、编剧王丽萍等艺术家来到现场。“在这样一座现代科技的美术馆里融入东方美学的时装艺术,古典与现代的结合如此行云流水,也激发了我的艺术创作灵感。”黄英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鲤花盛开 艺术无界—JICHENG 2021SS“鲤花”系列发布(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去年11月5日,无界美术馆落地上海,在6600平方米空间中置放50件数字艺术作品,包括世界范围内首次公开的新作,及扩大到东京馆版本1.5倍的《呼应灯森林》,在短短一年内就成为上海文艺青年心中的艺术圣地。在小红书博主秋琦看来,无界美术馆是她在上海最喜欢的艺术场馆,不仅可以用来拍照、装潢朋友圈,更能亲身感受文化熏陶。


  这样一座年轻的美术馆,为何能在上海收获如此多粉丝?在成立一周年之际,澎湃新闻采访上海teamLab无界美术馆副总经理汪栋杰,了解背后的故事。



  位于黄浦滨江沿岸的teamLab Borderless Shanghai(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从东京“舶来”,在上海落地生根


  位于黄浦滨江沿岸的teamLab Borderless Shanghai,是东京teamLab团队打造的全球第2座teamLab无界美术馆,也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teamLab美术馆。



  teamLab茶屋中的花茶(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2001年,东京大学工程学出身的猪子寿之成立了艺术团体teamLab,他们运用数字技术进行创作,通过艺术与技术的融合,摸索人与世界、人与自然的新关系,“无界”美术馆由此诞生。在猪子寿之看来,这是一座“没有地图的美术馆”,希望到访者能够沉浸在无边界的艺术空间中,在广阔的世界里彷徨,用有意识的身体去探索,共同去发现和创造全新的世界。


  首次进入无界美术馆的观众,大多会被其绚丽的场景震撼,譬如备受欢迎的艺术作品“小宇宙群”,无数小行星环绕所构成的灿烂星河让人仿佛置身宇宙中心。汪栋杰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装置整体看上去很复杂,实际来源于一些朴素的机械原理,在teamLab团队的创造下,它化身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拥有了特别的魅力。



  艺术作品“小宇宙群”(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在美术馆内部,有一个著名的瀑布岩石地形观赏点,名为“在人们聚集的岩丘上,注入水粒子的世界”:投影产生的水流从高处流下,溅在岩石上弹起水花,又与从上至下的细流汇聚,一齐顺流而下。这一看似自然的、简单的过程,想实现并不容易。汪栋杰透露,对于地形的模拟,需要数理专业的艺术家来建模,每股水流的航线、每个折射角度都经过严密计算以模拟自然的状态。在无界的团队中,还包括电脑工程师、传感器专家、建筑师,音乐家等。



  “在人们聚集的岩丘上,注入水粒子的世界”(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实际上,这些新媒体艺术对于中国观众并不陌生:上海世博会上,热门场馆沙特馆中就有投影机拼接构成的“球幕电影”;中国馆的清明上河图的动态效果也令人惊艳。汪栋杰认为,这些都是新媒体艺术在中国落地的萌芽。其实,若把馆中艺术装置拆分到局部,在技术层面,国内的团队已经有了实现的能力;但从技术上升到艺术表达,需要漫长的过程。


  “无界不仅仅是装置的汇集,更是艺术的表达,最终目的还是希望能传递、探讨深层次的话题。”汪栋杰表示。为了表达“彷徨、探索和发现”的核心主题,场馆设置成黑暗、不规则形状的造型,观众可能会迷失方向,可能多次经过某处,才发现其中互动的奥秘;也可能隐约对同一元素以不同形态的多次出现产生记忆。零碎的音响和感悟,启迪人们去思考生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落地上海的一年内,无界美术馆举办了多场艺术跨界活动,包括新品发布、综艺拍摄,以及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等,得到艺术专业人士和普通观众的好评。



  teamLab周年音乐会,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家现场演奏。(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汪栋杰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运营无界美术馆起初,他们对艺术融合、跨界合作并无预见,单纯将美术馆作为景点来打造。开辟物理空间之后,随着跨界合作成功案例的不断积累,他们对艺术合作的态度逐渐开放,奇妙的化学反应在新的碰撞中产生。


  今年夏天,无界曾与电音品牌合作举办演出,随着光线在物理世界中肆意折叠,音乐人根据观众和现场的画面进行音乐创作;在不久前举办的周年音乐会中,上海交响乐团的竖琴演奏家在瀑布和水流的空间中带来竖琴独奏。“在现场,很多成年观众带着孩子围坐在竖琴演奏家周围,安静地聆听,这个感觉太美好了。”汪栋杰说。


  艺术跨界也体现在文创产品中。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无界美术馆即将在今年11月底上线衍生产品,将成为观展体验的延续和整理。“馆中的故事线,将被浓缩到产品中,包括气味、声音等,希望观众能把观展体验带回家,永久留存。”



  上海teamLab无界美术馆中的“花舞世界”(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无界”走红背后:用“探索”来“发现”


  受到疫情的影响关张数月后,无界在今年4-5月份开始慢慢恢复客流,如今已经慢慢复苏到疫情前的八成左右,在上海的艺术类展馆中,这是一个不错的成绩。


  根据大众点评的数据,无界美术馆的收藏数量已经超过著名的上海迪士尼。在美术馆的出口处,常有工作人员对刚结束参观的观众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感受,分析市场反应。“我们一直在收集观众反馈,并据此对运营做出调整。”


  除此之外,无界美术馆还会在社交媒体上推广拍照攻略,吸引观众再次买票入场观展。在汪栋杰看来,第一次观展是为了留下良好的初始印象。“回去之后看到社交媒体,会发现还有许多不一样的玩法,吸引他们回来重新探索美术馆的奥秘。”


  无论是小红书、大众点评还是抖音、快手,无界美术馆的身影都不鲜见。在走红之余,人们逐渐产生新的担忧:除了新鲜、有趣的网红打卡点之外,这座美术馆是否还有别的意义,是否会成为另一所“主题乐园”?在参观的过程中,人与自然的理念通过作品传达并不明确,只是让人产生浅浅的、感性的体会。是否应该把艺术理念更清晰地传递给观众?


  对此,汪栋杰认为:“如果艺术家和团队只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曲高和寡,我觉得没有问题。如果想要展示给外界,一定会遇到和大众感受不同步的情形。他认为,普罗大众通过看一次展览,就能吸收全部的信息和理念很困难。可是,为了不破坏展览的意境,又不能将每件作品的内涵直接点破。


  “适当地告诉观众,应该适当到什么程度?入口处的‘彷徨、探索和发现’是我们目前给出的答案。”人们若是用这六个字所表达的心态参观美术馆,应该就能够得到想要的体会。在他看来,艺术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如此。



  观众在现场参观(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在展览现场,一位观众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对于“无界”虽然没有明确定义,无界的概念对她生活和工作上还是产生了影响。“生活上,我意识到我要多多参与到自然环境中;工作中我发现,就算是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工作也可以互相借鉴,一些概念、一些思维和一些方法是共通的,也没有界限来束缚。”也许,以“无界”为主题的艺术创新是无界的,以“无界”为起点,同样有着无限展开的诠释空间。


  在场馆内部,亦有新的艺术场景不断出现。汪栋杰表示,在今年12月份左右,无界美术馆内部会增加新的亲子游乐项目,孩子可以在场馆某处进行自由绘画,然后通过网络上传到美术馆的墙上,在这面墙上,将汇集这些充满童真与想象的创作,可能还会打破边界,从内部空间飞翔到外面的走廊。关于无界美术馆的未来想象,还远没有结束。

本站原创文章可转载,但需注明来源于本站,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任何联动责任,本站概不负责。

客户服务热线:021-61090198转8044或400-775-9967 邮箱:editor@shanghaiyanglao.com

本站版权所有:上海新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shanghaiyanglao.com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7055077号-2

工信部网站链接:http://www.miitbeian.gov.cn/state/outPortal/loginPortal.action

手机上海养老网

扫一扫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