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社工进门就主动要摆拍,社区居民怎就成了“资深群众演员”?
2019-01-17 09:56:09来源: 上观新闻 作者:杜晨薇
收藏(0) 赞(0)
  不久前,在一场社区工作者的分享交流活动上,一位刚上岗8个月的“90后”青年社工,“吐槽”了一个令人尴尬的故事:某天她到居民党员家中慰问,问候的话还没说完,老爷叔就直接打断,主动提出配合摆拍:“我懂的呀,这个是你们的任务。”居民的“善解人意”反倒把年轻社工窘得“脸红脖子粗”,顿觉“一点意思也没有”。

  一场发自真心的慰问,最终演变成居民眼中司空见惯的“作秀”,变成社工心里五味杂陈的“囧事”,究竟谁之过?恐怕值得细细追究。

  事件中的老爷叔似乎深谙社区工作“套路”。可见,过去一些流于“形式主义”的基层慰问活动,已经把居民“培养”成了富有经验的“群众演员”了。而青年社工,虽不齿于这种“只走过场不走心”的样子活儿,恐怕又不得不承认,自己这一趟的“任务清单”里确实有拍照留影这个硬性环节。

  毛泽东同志曾批评,形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低级的、庸俗的、不用脑筋”的东西。不过眼下看来,基层治理当中潜藏着的形式主义却可谓是“动足了脑筋”。特别是有了信息技术的加持,往往会议没结束,图文并茂的通讯稿已见诸微信微博;慰问没说几句,反映社区“一家亲”的摆拍照片、视频就占满内存;“扫楼”没跑几家,调研的台账就能写厚厚一沓。

  种种流于表面的工作方式固然值得一线工作人员深思,但要想真正破除“基层花式应付”的弊病,钥匙恐怕还在上级单位的手里。不少基层干部坦言,上面“千百条线”,对应着千百种不同的要求、指标以及隔三差五的检查考核,缺了文字记录,意味着工作没做好;缺了影像资料,成绩又被归零。于此背景下,只能用“巧劲儿”化解“山大的压力”了。

  比如这基层慰问,有没有惠及群众还不是最当紧,关键是用足“影像手段”,证明工作的实效;调查研究有没有心得体会倒是其次,摆在眼前的是能不能堆砌出汇报成果。美化、夸大材料,甚至拉上老百姓演一出戏,都成了强留工作痕迹的“妙招”——别说,有些上级部门在评估、考核的时候,还挺吃这一套的。

  形式主义的无穷贻害,实在有点老生常谈了。近年,上海全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基层工作队伍,为超大城市走精细化治理之路奠定基础。越来越多充满朝气的青年人也走上基层工作岗位,为百姓的安居乐业献力服务。但“华而不实,怨之所聚”,如果“形式主义”作风不及时刹车,恐怕不仅会失民心,更会浇灭年轻社区工作者的热情与信念,大大伤害未来的基层工作生态。

  或许将来上面指导一线工作时,可以尝试着别用“留影”“留痕”作为考核成绩的硬性标准,更别作为衡量政绩的唯一要素。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方式,少考察“痕迹”,多考察“足迹”;少看“表面光”,多看“百姓缘”,用更合理的评价导向,向基层工作者传递正确的作风观念。

  当然,也有老一辈社工介绍经验,如果搞活动必须要拍照、要写简讯,那就学会在工作“留痕”的同时也留个心,把居民的事实实在在记心头,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但恐怕普通老百姓更希望看到的,是基层工作少一些“摆拍”,多一些“真诚留影”;少一些“突然造访”,多一些“常来常往”;少一些“虚意逢迎”,多一些“促膝而谈”。

本站原创文章可转载,但需注明来源于本站,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任何联动责任,本站概不负责。

客户服务热线:021-61090198转8044或400-775-9967 邮箱:editor@shanghaiyanglao.com

本站版权所有:上海新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shanghaiyanglao.com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7055077号-2

工信部网站链接:http://www.miitbeian.gov.cn/state/outPortal/loginPortal.action

手机上海养老网

扫一扫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