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智能照护
2018-07-02 16:20:14来源: 顶尖财经网
收藏(0) 赞(0)
  智慧养老,智能照护

  「核心观点」

  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智慧养老的稳步前进;

  养老照护供需矛盾+老人支付能力和意愿受限,是智慧养老快速成长的沃土;

  智慧养老以信息技术为工具提升效率,最终落脚点还是服务,得服务者得天下;

  平台+设备+服务的商业模式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新技术日趋成熟,互联网+成了一个万能贴,“哪里需要贴哪里”,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远走高飞成了各行各业的惯用操作。智慧养老就是在互联网+的浪潮遇到老年化日益加深的现状中应运而生,那么今天就揭开面纱,带大家认识它的“庐山真面目”。


  1.智慧养老

  “智慧养老”最早是来自英国的生命信托基金会,起初也被称为“全智能化老年系统”,指通过物联网等技术随时随地、全方位监控老年人的各种信息,打破固有的时间和空间束缚,构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开展综合性、线上线下联动、医养融合、多方位的养老服务,让老年人在家就过上高品质、高享受的晚年生活,如通过地面安全传感器,可以在老人摔倒的时候发出警报等。

  现在的智慧养老更多的强调智慧、更加关注老人的精神生活层面、也更加注重多个主体(老人、家庭、社区、养老机构等)的协作。因此,智慧养老是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等现代科技技术,通过各类传感器,结合传统家庭、社区、机构养老等养老方式,将各方紧密联系起来,满足老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致力于为老年人打造更加健康舒适、安全便捷环境的新型现代养老模式。

  智慧养老是一种新型养老服务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养老工作,智慧养老能够有效贴合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更加优质有效的服务,有助于缓解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带来照护不足问题。

  2.智慧养老大势所趋

  (1)行业痛点:人员短缺,支付受限

  空巢独居老人群体庞大,养老护理人员严重短缺。一方面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深、城镇化加快、“421”家庭模式增多,使得空巢独居老人数量激增,家庭在照护老人上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对社会养老提出了更高挑战。另一方面还面临养老护理员严重短缺的现状,按照国际养护配比标准,我国养老护理员的缺口达千万数量级,“活累,钱少”无法留住人才,进一步恶化了这一现状。

  未富先老,支付能力受限。我国是在尚未完成现代化的背景下快速步入老龄社会的,老人面临“人已耄耋,钱包空空”的尴尬局面。国家层面的长护险在逐步推进,但这仅解决部分的照护支付问题。目前这一代老人整体为服务买单的意愿还不强,老人每天实际需要护理的时间大概也就是1-2小时,剩余大部分是“冗余”时间,动辄两三百一天的费用对普通老人来说更是没法接受,但是对每天几十块钱的 “钟点工”模式还是很受欢迎,大有可为。

  (2)智慧养老:直击痛点,政策加持

  智慧养老,“人钱”双管齐下。智慧养老一方面通过智能硬件系统对老人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实时监测,让智能硬件成为看护老人的“双眼”,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将老年风险后果发生的损害性降至最低;另一方面智慧养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优势,将老人零散的需求串接进“网”中,然后统筹规划,按需分配,从而提高护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智慧养老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服务,最大程度解决空巢独居老人的养老问题。通过智能化高科技手段对劳动密集型的养老服务产业进行部分人工替代,不仅可以有效化解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紧缺这一现实难题,更是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的创新之举。

  政策助推,智慧养老快发展。根据三部委发布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未来两年将打造百个示范基地百家领军企业,打造一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品牌,以及制定50项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标准。随着智慧健康养老目标和发展路径的提出,超过万亿规模的市场空间将正式开启。

  3.智慧养老新模式

  目前智慧养老企业的发展模式主要包括:(1)给地方政府建设区域养老信息平台,(2)面向B端机构的智能软硬件,(3)面向C端老人的智能软硬件。下面将针对智慧养老发展模式进行分析,从中推导出不同模式的可能发展路径。

  区域养老信息平台(ToG模式)

  区域养老信息平台主要是向政府提供平台运营管理服务收费,即政府购买模式。一般政府补贴的金额相对较高,仅依靠政府采购即可维持公司正常运营。但是这种模式高度依赖政府关系,复制性差,不利于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疆拓土。同时随着政府养老信息平台的逐步完善,这种业务模式很快就会触及行业的天花板,急需转型。未来可能需要整合第三方优质服务商,组建专业的养老服务团队,开拓更加市场化的老年消费群体,增长空间将来自于专业养老服务、产品收入和第三方供应商的收入抽成,商业模式将从ToG(面向政府),走向ToB(企业),以及ToC(老年消费者)。但是这种模式要想获得成功,对自身的专业化服务能力以及市场推广能力要求比较高。除了政府采购的老年消费人群,如何吸引更多市场化老年人群主动使用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决定了这种商业模式最终能够走多远。

  面向B端机构的智能软硬件(To B模式)

  过去几年,机构养老服务市场一直是智慧养老企业的争夺的重点,入局者众多,竞争激烈。根据智慧养老企业产品侧重点的不同,主要分成两大阵营:一类是面向养老机构管理者提供的类似ERP管理信息系统;另一类是人工智能监护系统。

  第一种是提供类似ERP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由于产品的技术门槛比较低,随着大量软件企业的进入,竞争白热化,产品价格持续下降,有些企业甚至免费赠送。除了技术门槛,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这类管理系统在养老机构内部的使用率非常低。产品使用率低与养老机构内部的使用场景高度相关,养老机构大量的工作都在一线服务人员和老年人之间进行,对于一家养老机构来说,ERP管理系统并不是强刚需,真正的刚需集中在一线服务人员和老年人之间,这就推演出第二种形式。

  第二种是人工智能监测系统(平台+硬件),为机构养老、社区及居家养老提供全方位的软硬件智慧照护解决方案,降低养老服务照护风险、提高照护效率。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可以对老人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的检测,一方面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效率,能够及时迅速对老人的突发状况作出处理;另一方面方便子女能实时了解老人的情况,使得养老服务透明化、消费透明化,增强互动。

  由于人工智能监测系统化解老人照护风险高、护理效率低下的行业顽疾,受到业内的一致肯定,未来上升空间可期。同时这种模式还可以通过下沉的社区机构将智能监测系统导向老人,实现C端拓展,即实现ToB-ToC。

  面向C端老人的智能软硬件(To C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是面对C端老人,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智能养老服务,这是目前智慧养老的发展方向。原因有两点:一是整合了软硬件的底层业务系统直接服务于一线护理人员和老年人,既是养老机构内部的刚需,同时也可以满足社区居家养老场景;二平台+硬件+服务的模式将应用场景从机构养老市场扩展到社区和居家养老市场,形成完整的链条,未来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其实养老产业归根结底还是人的服务,智慧养老也难逃“窠臼”,智能软硬件+服务的ToC模式搭载信息技术工具,提升自身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直击养老行业两大痛点,将成为未来智慧养老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不同模商业模式比较

  纷繁多彩的养老产业新世界(600628,诊股)大门正向我们敞开,随着政策的放开、支付能力的提升、支付意愿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开始涌入养老产业,新的模式和机会正在不断被挖掘,智慧养老将迎来新的上升发展周期。重点是要抓住行业痛点,急老人之所急,着手解决刚需问题,而不是扛着互联网+养老这面大旗,换汤不换药。那些长期努力在一线打磨产品和服务,脚踏实地的智慧养老企业,不会被这个时代辜负,市场最终会给出评判。

  4.未来发展趋势

  (1)医养结合。

  当前,中国养老最大的难题是维持健康体魄的持续性与获取医疗护理的便捷性,对医疗服务资源的依赖性,迫切需要为老年人构建综合的、连续的、适宜的医疗服务。医养结合是集医疗、护理、康复和基础养老设施、生活照料、无障碍活动为一体的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能够突破一般医疗和养老的分离状态,实现为老年人提供及时、便利、精准的医疗服务,并最终将医疗服务、生活照料服务、健康康复和临终关怀等等整合提供一体化的医养结合服务,从而满足老年人的整体养老需求。

  (2)健康管理,线上线下联动。

  随着年龄的提高,老人的身体机能不断下降,对于上门服务的需求增加。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需求情况调查来看,老年人对于上门看病的服务需求最高,达到56.4%,其次是聊天服务为39%,护理需求为30.5%。现阶段,养老服务对于上门医疗服务的提供较少。目前健康管理平台仍以线上咨询为主,还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老年人群对互联网医疗产品的认同度也还停留在较低阶段。而老年群体对上门问诊的模式认可度较高,主要在于对医生本身的依从性,并且医生可以将这种依从影响力传递给平台,进而将依从发展为认同。因此,以平台+医生+患者+检测硬件为切入点的互动模式将更具价值。

  (3)服务产品人性化。

  城镇化和家庭模式小型化引起的留守老人和空巢老人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我国老年空巢家庭率已达50%以上,大中城市高达70%,空巢现象不仅导致了家庭养老看护的缺失,更直接导致了“老年人精神上缺乏归属感”。老人的养老需求不仅包括物质生活方面,而且包括医疗护理、精神慰藉、自我尊重和价值实现等方面。而现阶段,我国养老资源供给不足,仅重点解决老人的物质以及医疗护理方面的基本需求,还难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智慧养老”的内容突破传统的“助老”范畴,让老人摆脱被“监控”、被“服务”的束缚感,通过“嵌入”的方式进行智能提示来提供友好的养老服务,让老人实现被尊重的需求。未来,我国智慧养老的服务产品将更趋向于人性化及个性化,如工业4.0一样,实现一对一定制。

  5.投资建议

  1. 在当前养老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借助互联网+提升效率的智慧养老直击痛点,在利好政策的加持、信息技术快速迭代更新的支撑,未来将会进入快速发展期。

  2. 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只是智慧养老的工具,落脚点归根结底还是靠人服务,最终将会形成平台+智能设备+服务的商业模式。

  3. 不论现阶段是以服务取胜的企业,还是以智能见长的公司,未来可能实现大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本站原创文章可转载,但需注明来源于本站,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任何联动责任,本站概不负责。

客户服务热线:021-61090198转8044或400-775-9967 邮箱:editor@shanghaiyanglao.com

本站版权所有:上海新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shanghaiyanglao.com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7055077号-2

工信部网站链接:http://www.miitbeian.gov.cn/state/outPortal/loginPortal.action

手机上海养老网

扫一扫

我要留言